close
http://www.newtaiwan.com.tw/bulletinview.jsp?bulletinid=85374
每年農曆春節期間,許多人都喜歡買幾個比一般椪柑足足大上一號的「虎頭柑」回家拜拜。整粒看起來彷彿巨無霸般的虎頭柑,由於皮厚、水分多,加上橙紅 紅的外表,看起來充滿過節的喜氣,尤其還可以在供桌上持續放上一個月而不變壞,因此作為敬神祭祖並討個吉利好運,相當受到一般民眾的青睞。
酸柑茶 台灣特有緊壓茶
不過,虎頭柑與食用為主的桶柑或椪柑不同,果肉奇酸無比,一般除了害喜的少婦外,根本沒人能嚥得下去,明顯地「中看不中吃」。因此只要春節一過,因 水份消失而萎縮硬化的虎頭柑,十之八九會被無情地當作垃圾棄置。不過勤儉惜物的客家先民卻不捨如此浪費,反而將製茶過程中淘汰下來的「茶角」塞入,製成有 如黑茶類普洱茶外觀的酸柑茶,不僅可以「化腐朽為神奇」地放個五年、十年以上,敲碎後沖泡飲用,不僅溫潤爽口,茶香與柑香融合的微酸口感令人回味再三,據 說對咳嗽、化痰、解熱都有功效。
這就是早在百多年前,客家鄉親傳承至今的「酸柑茶」,堪稱是台灣特有的「緊壓茶」了。在過去物質尚不充裕的年代,幾乎是桃竹苗一帶客家鄉親家家戶戶必備的保健聖品。只是隨著國民所得的提高,以及成藥的普及,而逐漸被遺忘罷了。
虎頭柑烘乾以後的皮就是古籍所說的「陳皮」,根據中醫的說法,陳皮對咳嗽、化痰等原本就有功效,再加進紫蘇等香草類植物更能強化效果。至於虎頭柑挑選與採 摘的時間,也大有學問:最好在果實七、八分熟時採下,先在室內擱上幾天,待柑皮呈現些許乾癟與軟化現象後,再進行製作。許時穩解釋說,熟透或過於新鮮的果 實含水份高,製作時果皮容易破裂。
全站熱搜